红太阳案,被认为是全国首例在长期资金市场新“国九条”强监管背景下完成且执行完毕的上市公司重整案。
2025年4月7日,江苏法院2024年度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出炉。南京红太阳、镇江花王、苏州中利三家上市公司重整被作为重点案例推荐。其中,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被列在第一位。
1989年,杨寿海借资5000元,白手起家创立南京市高淳农药分装厂(集体企业)。
1998年,红太阳集团得到南京市政府划拨的南京天龙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上市)29.95%的国有股权,成为天龙股份第一大股东。2000年1月18日,天龙股份更名为红太阳。
也就是说,得益于国企改革以及国家对于农药行业的支持,红太阳拥有了一家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红太阳的股权结构还有另一条线年杨寿海成立江苏国星投资有限公司,以江苏国星控股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再以南京第一农药控股上市公司红太阳股份。
由此,红太阳的核心企业结构为,杨寿海实控三家企业: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医药和红太阳股份。
三家企业的股权关系则是:南京第一医药实控红太阳股份,红太阳集团参股红太阳股份,三者构成关联关系。
也正是依靠农药生产,杨寿海成为“农药大王”“南京首富”,红太阳股份则是“世界农药制造十强”“中国十连冠”。
从“小作坊”发展为“世界农药制造十强”,红太阳经历了一段传奇般的膨胀史。
翻开红太阳集团大事记可见,2017年至2019年,红太阳又一次加速狂飙。
这种狂飙被概括为:大农业、大健康、大数据、大汽车、大环保,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红太阳的四面出击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进军造车、金融、大健康、电商等诸多产业。
对照2019年1月24日杨寿海总裁会议内容可知,其时,红太阳扩张的思路是一个核心、两个产业方向。核心,是将企业向“大健康”升级。具体而言,就是将现有产业升级为“第六产业”(第六产业的概念,即农业、加工制造与销售、服务等第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并进军智能汽车。
面对环保、低碳的时代要求,农药行业的适应性竞争和产业升级是迫切问题。红太阳结合自己产业优势,以生态农业与生物农药等布局未来,具有前瞻性。而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也是各种机缘的结果,很难简单用对错来衡量。
关键问题是,正在红太阳大举扩张之际,市场风向骤变,红太阳的财务窟窿与违规漏洞被暴露出来。
2019年,红太阳遭遇重创——红太阳股份2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重大亏损。
2019年,红太阳股份营收46亿元,同比下降21.90%;盈利-3.56亿元,同比下降144.99%;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153.41%。
当时,红太阳对这一业绩亏损的解释,是认为企业遭遇了安全与环保危机的冲击——
如,2019年“3.21”响水爆炸事故发生(事发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距离南京约250公里),红太阳五大子公司停产平均达到86天。此外,全球独家生产的百草枯胶剂国内全面禁用、核心制造型子公司升级改造延期、新产业链落地遭遇环评延期、升级产品生产延期、环保危机引发产业链动荡等。
从红太阳的官方解释,我们反过来看,红太阳产业升级的脚步,不是快了,而是慢了。
之后,其他全球因素的解释也出现了,如南美干旱、俄乌冲突、中东战争等(红太阳的农药销售,大约占比是:国内6成,国际4成)。
问题在于,其时的红太阳股份是不能亏损的。连续21年都不亏损,怎么到了扩张的紧要时刻,给亏损了呢?
红太阳集团的一系列农药产业之外的操作,都在红太阳股份之外,但却依赖红太阳股份的资金补给。红太阳股份是红太阳集团扩张升级的现金奶牛。这条资金链断了,后果很严重。
红太阳股份2019年年报,审计所提交的保留意见,直指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挪用:
2019年度,红太阳股份及其子公司通过关联方银行账户向其控制股权的人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和股东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资金共计47亿元;红太阳公司直接向红太阳集团提供资金1.5亿元。红太阳股份于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到南一农集团、红太阳集团等用于归还2019年末欠款及2020年新增欠款的资金19亿元(多转为定期存款)和银行承兑汇票10.4亿元,均已被质押,用于为南一农集团和红太阳集团的对外融资提供担保。
也就是说,红太阳对外融资的窟窿太大了,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红太阳股份的资金慢慢的开始盖不住了。红太阳的资金链危机由此爆发。
由于红太阳资金链的危机,具有关联性,主要涉及红太阳股份、南一农集团、红太阳集团三家核心公司,因此,对红太阳的重整,是与南一农集团破产重整,协同进行的。
尽管红太阳危机爆发,与红太阳股份经营业绩下滑有着直接关系,但究其实质,还是红太阳股份控制股权的人南一农集团追求扩张、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债务管理失控造成的。红太阳股份属于被拖累的子公司。
2024年12月,南一农集团及杨寿海通过放弃表决权等方式退出对红太阳股份的控制,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通过云南合奥产业合伙企业成为新实控人。
通过引入曲靖高新等战略投资人,红太阳获得约14.57亿元资金,用于清偿债务、代偿资金占用及业绩补偿,最终于2024年12月完成重整计划。
从红太阳官网内容可见,通过实施重整,红太阳实现了“现金+债转股”削债63.9亿元,同步解决了资金占用31.63亿元,还解决了集团共债62余亿元。重整完毕后,红太阳完全解决了资金占用和业绩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云南曲靖国资入主红太阳,其发展思路更像是对红太阳既有战略的延续与深化。这就仿佛红太阳通过重整,完成了一次“空中加油”,沿着既有航线继续向前。
1.公司现有产业主要原材料为乙醇,而乙醇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为木薯,整合东南亚丰富廉价的木薯资源,形成国际农业产业;2.依托现有生产基地和曲靖项目地,新建生物乙醇项目,解决现有农药产业原材料的同时,能形成以生物乙醇燃料为主、并联产生物质天然气和生物甲醇的生物新能源产业;3.在“双碳”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生物质乙醇为原料生产生物乙烯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生产乙烯,并智能制造生物乙烯下游高端零碳生物基新材料;4.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利用已成功开发的生物酶技术,形成以生物精草铵磷、氯虫苯甲酰胺、生化敌草快等一系列绿色低碳产品为主的生化农药产业。
上面的2019年图,只包括农药产业链,即上市公司的传统本业(2025年叫法为“生化农业”)。
2025年的图,是红太阳集团发布,包括“生化农业”“国际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质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
2025年进行了拓展,即以木薯为核心制造乙醇,不仅加工农药,也用于医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木薯和其他农产品又一起组成新的“国际农业”。
“将在曲靖建立从可再生资源到生化农药、生物医药、生物质新能源、生物基航油、生物质新材料、数字供应链等新型产业。”